ABAQUS正版軟件之ABAQUS計算中的節點編號問題
1.背景
大家在進行節點處數值計算或者后處理的二次開發時,有時會對節點處數值輸出進行觀察,以方便對程序進行調試,但在后處理中將節點編號顯示后發現:開發中的節點編號與后處理中的節點編號并不對應,這使得難以直接找到對應節點的位置,降低了調試程序的靈活性。這是因為,ABAQUS軟件中使用了多套節點編號,在ABAQUS軟件計算的不同部分,這些編號并不完全一致。弄清這些節點編號之間的關系,有助于提升大家開發的效率。
雖然我對ABAQUS的使用經驗有限,但我希望通過這篇簡短的介紹,能夠分享一些在使用中關于節點編號問題的基本認識和個人見解,希望這對大家在實際工作中能有所幫助。
2.正文
(1)節點編號顯示的方法:
在前處理中,劃分好網格后,可在View-Assembly DisplayOptions-Mesh-Show nodelabels中顯示節點編號。在后處理中,可在Options-Common Plot Options-Labels-Show node labels中顯示節點編號。
(2)前處理與后處理階段的節點編號
如圖1所示為后處理中的節點編號,在默認情況下,可以發現其節點編號在兩個不同的part上都是從1開始的(1-33,1-45),這是在前處理中劃分好網格后就確定的,這些信息被儲存在inp文件之中。
圖1 后處理中節點編號展示
然而,并不是說前處理和后處理之中的節點編號須是分別在兩個不同的part上獨立。如圖2所示,兩個part上節點編號是連續的(1-33,34-78),所有的節點編號是連續不斷的,這簡化了后處理的二次開發中對part的討論情況。其具體方法是在提交工作之前,右擊Models中當前model的名稱-Edit Attributes-Do not use parts and assemblies in input files,在此情況下,input文件中對于兩個part的節點編號是連續的。
圖2 后處理中節點編號展示
另外,也可以在mesh模塊或在hypermesh中自定義節點編號。
這些在inp文件中給定的編號,叫為"局部編號"。
(3)主程序計算中的節點編號
盡管在inp文件中節點編號在多個part上是可以從1開始,但是在主程序計算當中,為了不讓計算混亂,統一都是從1開始編號,一直到所有節點編號結束,這種編號叫為"全局編號"。
(4)子程序計算中的編號
在對節點進行計算的子程序中,比如VFRIC摩擦子程序等,其自生對表面節點進行編號,可以叫為"計算編號"。
這三種節點編號表示的節點不同,在使用中應當尤其注意。
(5)節點編號的互相轉換
在子程序中,為知道當前計算的節點在后處理中具體位于哪個位置,可以對"計算編號"轉換為"局部編號"在后處理中進行查看??梢栽谧映绦蛑惺褂靡韵峦ㄓ米映绦颍?/p>
VGETPARTINFO(INTNUM,JTYP,CPNAME,LOCNUM,JRCD):給通用子程序提供"全局編號",會返回"局部編號"。
VGETINTERNAL(CPNAME,LOCNUM,JTYP,INTNUM,JRCD):給通用子程序提供"局部編號",會返回"全局編號"。
(6)節點編號互相轉換的應用
對兩個不同的part,在定義面面接觸計算時,探究輸出主面與從面的不同選法對 節點對應 的規律。
如圖3所示,板的上表面為從面,圓的表面為主面,通過子程序將兩個面對應節點輸出,如右側,其第二列為"計算編號",第三列為從面的"局部編號"、第四列為主面的"局部編號",可以看出,主面上58號節點對應了從面93、94、95三個節點,從面三個節點是主面節點的外法線方向上的點。
圖3 板上表面為從面,圓表面為主面
如圖4所示,板的上表面為主面,圓的表面為從面,通過子程序將兩個面對應節點輸出,如右側,其第二列為"計算編號",第三列為從面的"局部編號"、第四列為主面的"局部編號",可以看出,主面(板)上80號節點對應了從面(圓)3、39、49三個節點,從面三個節點是主面節點的外法線方向上的點。
圖4 圓表面為從面,板的上表面為主面
在子程序調試中利用節點編號的互相轉換,可以發現主面節點對應從面節點在主面的外法線方向上的規律。且主面與從面上節點的對應關系與主面和從面的選擇有關,因此,在使用十足主從算法計算接觸面時,需要謹慎選擇主從面。
免責聲明:
本文系網絡轉載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與微辰三維聯系,我們將及時協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容。部分圖片源于網絡侵刪。
相關資訊